翻译学院
新闻动态
学工动态
学院公告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二届“全国功能路径翻译研究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日期:2022-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2年11月12-13日,第二届“全国功能路径翻译研究学术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主办,《中国外语》、《上海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协办。

论坛的主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2场主旨报告和2个平行论坛,全国各地高校的300余名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校长计金标出席论坛并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云端参与本次论坛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二外翻译学科、专业的历史、优势、特色,充分肯定了高级翻译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女士代表协办方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认为论坛对于贯彻落实“二十大”关于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正逢其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计金标出席论坛并致辞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事业部主任肖琼女士出席论坛并致辞

 

 

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司显柱教授主持会议

 

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司显柱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他回顾了论坛的缘起与未来安排,介绍了《功能路径翻译研究》辑刊的编辑与出版。

12日上午开幕式后举行第一场主旨报告。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概述了中国的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状况,讨论了系统功能翻译研究走出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澳门大学张美芳教授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结合起来构建翻译研究框架与方法的可行性;中山大学常晨光教授通过对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发布的三部白皮书的中英文版本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成功的译本在翻译策略选择上所体现的功能思想;上海大学教授、《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先生借鉴功能系统理论审视了新时代翻译及其功能,并藉此丰富了翻译功能观;国际著名语言学家、湖南大学Christian M.I.M. Matthiessen教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翻译的概念,并描述了译者在翻译环境中所面临的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以体裁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自建小型语料库的三类企业简介文本的结构分析,归纳了该类体裁的中、英文语篇的结构潜势,讨论了如何改进中文企业简介体裁文本的英译质量。第一场6位主旨报告的主持人分别是《中国外语》副主编常少华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徐珺教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赵会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军教授、青年学者王博博士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陈勇教授。

 

报告嘉宾及主持人

 

在12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场主旨发言中,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以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为例,从主语、谓体、逻辑关系三个角度探讨汉英的主客融合及分离特质;中山大学曾蕾教授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理论,探讨了投射符际翻译的再现功能分析模式,以此模式解析了符际翻译中投射的再现功能语义扩张机制;北京师范大学于晖教授参考Hyland(2005)和Yang(2013),构建了学术语篇作者立场标记的分析框架,对比了分析中外期刊英文论文摘要中立场标记语的分布特征;韩山师范学院刘毅教授将再实例化与再语境化作为两个连续体交叉形成拓扑图,根据意义投入与语境迁移的不同程度区分四类动态的翻译语义,构成了一个新的翻译模型,并以术语翻译为例进行阐释;中山大学王勇教授根据Li & Thompson(1976)的类型划分,考察了《论语》中话题句的英译;上海交通大学杨炳钧教授依据“过程关属框架”的思想,借助语料库工具UAM Corpus Tool,深入观察长难句及其英译文在过程关系上的对应程度;独立学者王博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马蒂森(Christian Matthiessen)将翻译理论化为意义再创造的概念,然后,通过提及《指环王》中译等若干具体项目对这一翻译概念进行了说明。主持第二场7位主旨发言的学者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任东升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周长银教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王校羽教授、陕西科技大学李稳敏教授、南昌师范学院李发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朱珊副教授。

 

线下会议现场

 

13日上午举行了两场平行论坛,3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在分论坛宣读论文,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参会代表踊跃发言,研讨气氛热烈。两场分论坛的主持人分别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马军红副教授、江慧敏副教授、齐涛云副教授和康竟春博士。

本论坛为功能路径翻译研究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为未来更深入、全面推进功能路径翻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我校的学术交流层次和水平,对翻译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齐涛云; 图:王敬、黄丽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