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二外教师应邀赴外交部翻译司讲学
|
||||
|
||||
2019年7月30日,由翻译司主办、为期两天的外交部第四期外事翻译(同传)专题研修班在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隆重开幕,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主任沈小燕老师、欧洲学院邱寅晨副教授应外交部翻译司邀请做了题为《同声传译—认知机制与训练方法》的专题讲座。 作为本期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讲座从渐进视译的热身练习形式展开,5名英语学员和5名其他语种的学员们积极参与练习,这一练习充分激发了学员们对同声传译的学习兴趣。之后邱寅晨老师从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知识的角度,分析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区别,从语言加工和理解过程的角度对同声传译的认知机制做了做了由浅入深的解析,揭开了“同声传译”的神秘面纱。接下来二位老师从“听说同步”、“顺句驱动”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入手,分享了基于口译理论界前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同传实践经验的一套适合各个语种的同声传译训练方法。 第二轮现场视译练习之后,二位老师分析了中文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总结了中译外及外译中时“句式重构”和“顺句驱动”的具体策略,并详细讲解了学习同声传译不同阶段的练习方法,为学员们在业余时间的自我训练提供了指导。此外,针对学员们从事外事翻译的特殊性及敏感性,两位老师援引自己多年同传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强调了同传设备的规范使用、同传箱礼仪、团队合作等问题的重要性。 讲座以理论结合实践,教师与学员们在现场进行了现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次互动练习,并通过练习反馈回答了学员们在同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座结束后多位学员仍然留在现场继续与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 参加本场培训的学员有来自外交部翻译司的37名英语学员及来自外交部其他司局15个语种的30名学员,以及来自发改委国际司等其他单位外事部门的学员共80余人。学员一致反映“内容翔实、形式丰富” “受益颇丰”, 小语种的学员表示 “之前没有接触过系统训练,这样的系统讲解很有帮助,虽然语种不同,但是方法是相通的”。外交部翻译司会议翻译处领导也充分肯定了二位老师的授课效果,表示“现场互动活跃、信息量大、学员参与感强”。 翻译司主办的外事翻译(同传)专题研修班是外交部每年一度的培训计划中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部各语种翻译干部的实践能力。此次授课是我校首次参与外交部高端翻译培训课程。我校长期重视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工作,今年高翻学院三名大三学生通过外交部高翻遴选考试,创历史最好水平。此次我校教师应邀授课并受到外交部翻译司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校翻译人才教学质量的再次认可,也是我校贯彻“服务首都、服务社会”的宗旨的实际举措。 |
||||